【腾讯云】9.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,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,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,10万人同时观看;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

2007年,一部《恰同学少年》横空出世,出色的故事和动情的演绎,让这部电视剧曾经风靡一时。

该剧主要讲述了少年毛润之与一众好友,在湖南第一师范相识相知的故事剧中,毛润之与萧子升、蔡和森并称为“湘江三友”,都是杨昌济老师的得意弟子,三人的友情令人羡慕。

而现实里,毛主席与萧子升最终因为观念不同而分道扬镳,令人唏嘘。不过,有一个人似乎早料到了这一结局。

1917年,毛主席与萧子升结伴“穷游”,途中借宿一寺庙,寺庙里的方丈给两人留下了两句预言,多年后竟然一一应验。

方丈到底说了什么?毛主席与萧子升又为何分道扬镳?

图丨《恰同学少年》剧照

萧子升与毛润之

1894年,萧子升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书香门第,父亲萧岳英是曾在海外留学的读书人,在当时的湖南很有名气。萧岳英思想开明,从国外学习的先进思想让他开始支持改良派思想,他的想法也深深影响着儿子萧子升。

1907年,萧子升进入东山学堂,随着学堂里的夫子学习西方先进文化,1911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。而比他大一岁的毛润之,此时还在东山学堂读书,与萧子升的弟弟萧三成为了同窗。

毛润之之所以比萧子升晚几年入学,正是因为家境不同。毛润之乃农民的儿子,他是家中长子,毛父原本对他寄予厚望——将长子送去米店当学徒,这在一个农民家庭已经是天大的机会了,但毛润之不愿意。

图丨青年毛泽东

毛家有位表亲文运昌,他是毛润之的表哥,曾就读于东山学堂,文运昌很欣赏毛润之的进取之心,于是努力说服了毛父,让润之先去学堂学习一段时间,不行再回来。

毛父勉强同意了,不过反复叮嘱润之如果学不进去千万不要浪费时间。然而,面对父亲的委婉“阻学”,润之挥笔写下一首诗回应——“孩儿立志出乡关,学不成名誓不还,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。”

润之不愿意浪费这个大好机会,打定主意要有一番大作为。进入东山学堂后,凭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无与伦比的毅力,毛润之没过多久就在学堂出名了。

当然,除去成绩进步快而出名外,毛润之也因为他的“穷酸样”而闻名于学子。

图丨青年毛泽东

据毛润之回忆,当时自己穿着一身破旧的衫裤,灰头土脸的就进了学堂,学堂里颇有些阔绰子弟,自然瞧不上他。

然而,总有意外,特别在他展现出自己的读书天赋后,有些同样热爱读书的同学便对他另眼相看,不再介意他的出身。其中一个同学就是萧子升的弟弟,萧三。

萧三也是一位小才子,因出身于书香门第,他也是有些傲气在身上的,有一次,润之找他借一本书,他不说借也不说不借,而是像个先生一般,要考一考毛润之。

“说好了,我借书,一不借无真才实学者,二不借庸庸小人者,三不借出联而不能答者。”萧三说完打量了一下毛润之,似乎觉得他勉强满足了前两个要求,于是便出了一对联考他。

上联是:目旁是贵,瞆眼不会识贵人。毛润之听后立马灵机一动,接了下联:门内有才,闭门岂能纳才子。

这联一对,字字对应工整,又富含寓意,倒把萧三搞了个大红脸,连忙把书借给了毛润之。

图丨萧三

这书一借一还,两个人的关系倒是越处越好,萧三越了解毛润之,就越佩服他,认为他比自己哥哥也“不遑多让”,这却让毛润之对萧三的哥哥萧子升更感兴趣了。

听说萧子升虽然比自己小一岁,但已经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就学,毛润之大为佩服,打定主意要是自己能有幸入读湖南第一师范,一定要去见见这位闻名已久的萧家才子。

1914年,毛润之顺利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读书,而此时萧子升已经在学院待了三年,准备毕业事宜了。

毛润之入学后,准备主动去找萧子升,却突然发现,萧子升这人根本就不用打听,他本就是全校闻名的风流人物啊!与之相比,毛润之觉得颇有些不如,于是放弃主动结识,转而更加努力钻研学业,追赶萧子升的脚步。

图丨湖南省第一师范

而这边萧子升呢?他即将毕业,学业繁忙之余,也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,学校的老师都很赏识他,认为他是“异才”,将来必定是大有作为之人。

在老师们的声声夸赞中,萧子升也升起了一股豪情,认为自己确实是大才,至少在学院里他独占鳌头。然而,这个想法在不久后就被打破了。

湖南第一师范不愧为当时湖南省首屈一指的高等学校,不仅学风端正,老师们也都是爱惜人才之人,所以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每周老师都会将自己欣赏的学子文章张贴在公共教室里,让其他学子共同学习。

萧子升虽然不会专门去看张贴的文章,但他也发现最近墙上一个学弟的名字常常出现,这个人就是毛泽东。

图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的校友合影

出于好奇,萧子升专门找老师要来了毛润之的文章,随着毛的文章越读越多,萧子升心中起了与毛润之结识的心思。

一人有心结识,另一人也慕名已久,两个惺惺相惜的才子就这样以文章会友,慢慢成为了朋友。

萧子升与毛润之的关系有多好呢?据说,当年在学院里,经常能看到两人共同散步和读书的身影,两人时而吟诗作对、时而争吵不休,不久后又和好,相约一起爬山游园,这两人是学院公认的好友。

可惜的是,两人这种相伴读书学习的时间并没有维持很久,萧子升不久后便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,去往一所中学任教,但是两人的友谊依然深厚,一直书信不断。

1917年暑假,毛润之去找萧子升玩儿,问他假期准备怎么过?萧子升回答:我要去做一段时间的乞丐,一边旅游,一边以乞讨的方式解决衣食住行!

毛润之听后大为吃惊,却立马表示要一起去,于是两人决定结伴同游。

图丨青年毛泽东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Top